魅力四射的石头沟
——读刘云霞长篇小说《石头沟》有感
糜建国
看完《石头沟》有很多感想,但最大的感想却是,这是一部魅力四射的乡村小说。
首先,小说全篇情感细腻、真挚,写出了一个时期的痛点。
小说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写的我们那个年代。很多场景、画面,都勾起了我的回忆,戳中了我们那一代人——特别是在农村中长大、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的孩子。
那些苦难、那些辛酸,一直都深深地掩藏在我的内心深处。很多时候,我都想把那些苦难写出来,但当真提起笔来,却觉得非常艰难,一个方面是自己骨子里不愿意去回忆那些苦难;另外一点,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,就是当回忆起来的时候,自己竟然驾驭不了自己的情绪,写到半路上,不得不掷笔而叹。
去回忆那个年代,是需要勇气的。我没有那个勇气,刘云霞老师却有了这个勇气,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。刘云霞老师用她优美、充满灵性而忧郁的文字,把那个年代的苦难抽丝剥茧一样,一层一层,一根一根地撕裂开来,鲜血淋漓,疼痛不已,让人欲罢不能,欲读还休。或许这就是小说的魅力。
其次,魅力也体现在人物形象鲜明、结构安排巧妙上。
小说通过一个个故事,从白薇小学写起,一直写到中师毕业最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,不管是白薇的命运还是弟弟的命运,看似意外,但又在情理之中。
白薇性格坚韧,引而不发,白龙最终承受不住,爆发出来。白薇把那些苦难一直都深深地藏在心底,化作一股力量,一股好好学习,一定要走出石头沟的狠劲儿。看似安静的外面,在白薇内心其实汹涌澎湃。作为一个女孩子,在弟弟面前,白薇身上的那种天生的母性,写得非常真实,展现得淋漓尽致。但白薇又是一个矛盾体:“有那么一瞬间,她情不自禁地想伸出手来擦干弟弟脸上的泪水,擦干净弟弟的脸庞。但在众目睽睽下的校园,考验着白薇尚未成型的自尊和无意识的母爱……最终,白薇的虚荣心占了上风,一耳光扇在白龙脸上。”在这里,我们看出的不是姐姐对弟弟的恨,而是满腔的抑制不住的爱。在最后白龙被杀后这种爱被推向了一个极致:“白薇淌着泪,轻轻抚摸着白龙的脸颊,一遍遍地喃喃自语:你没有错,你没有错,你没有错!”在表现这些情感的时候,没有浓墨重彩,没有大哭大闹,但此时无声胜有声,感动和震撼着读者。
在我读这部小说的时候,随着时间的流逝,白薇和白龙的长大,我满以为白薇会爆发,但到最后都没有。相反地,当白龙负气离校而去,在火车站遇见一群抢劫的歹徒时候,在叛逆的白龙身上,爆发出来了:“滚你的蛋吧!恶狗!”这个爆发,其实,也是白薇的爆发。让白龙爆发而不是白薇的爆发,这就是作家在结构上的匠心之处。
而以一个个故事展开来写,避免了平常我们见到的一章一章的形式,读起来比较轻松,这个就是整部小说巧妙的地方。
另外,善良的奶奶、有些卑微地活着的父亲三元、有些狡猾、刁蛮的周三娘,在农村,这些人物,非常真实,就像在我们的身边,随处可见。但不管发生了什么,在善于恶面前,他们始终是站在善良的一边。这难道不也是小说的魅力吗?
不仅人物丰满,个性鲜明,小说中很多处的风景描写也优美,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乡村美景。比如写小村的山,并不峻高,一座连着一座,连绵起伏,线条不规则但很是柔和;写小河岸边的竹子那一段也非常精彩,可以作为教学范文:“一丛斑竹,苍翠坚韧,两丛楠竹,高高挺拔;更多的是青皮竹,竹竿易折,夜晚刮大风的时候,能听到嘎嘣脆响······”
最后,从社会意义上来看,特别是结合近几年国家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这个大主题上来看,《石头沟》具有很深的现实社会现实意义。
我也是从小就失去母亲的孩子,白薇白龙姐弟俩那些经历我感同身受。那个年代,农村的孩子不仅仅吃不饱饭,穿不暖衣,做不完的家务活,还有很多内心的苦。比如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,他们会痛苦,会迷茫。这个苦,是无处诉说的;那些迷茫,也没人指点迷津。所以,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baiweia.com/bwzy/15681.html